乌兰察布10月30日电 题:内蒙古乌兰察布的“教育扶贫”之路
作者 张林虎 李爱平
“家里太穷了,妈妈有病,要不是得到学校的资助,真不知道妹妹和弟弟未来的出路在哪里……”30日,32岁的郝红红面对记者的采访,谈起妹妹郝莉莉和弟弟郝金强的求学生涯,眼圈泛起泪花。
图为乌兰察布农村小学教室。 张林虎 摄郝红红介绍,她的妹妹和弟弟依靠集宁新世纪中学校长魏山虎及当地企业家每月150多元(人民币,下同)的资助费,顺利完成学业,并找到工作。“这是天大的好事。”
郝红红的家乡是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由于交通区位及气候优势,不仅被外界称之为“中国草原避暑之都”、也有“神舟家园”的美誉,但由于当地经济在过去十多年间一直落后,类似于郝红红和她妹妹弟弟这样境遇的学子有很多。
图为乌兰察布农村小学图书馆。 张林虎 摄魏山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他不能眼睁睁看着孩子们求学无路,因为学费问题被挡在校门外。“尽管学校经费紧张,但从学校成立至今的18年中,他和他的团队一共资助了上百名贫困生。
新世纪中学高中部老师张泽军对记者介绍说:“得到过捐助的孩子现在都很有出息,有很多在非洲、韩国、泰国等国家工作,这些孩子都很懂得感恩,不仅和学校一直保持联系,并且也开始对他们的学弟学妹给予物质上的‘扶贫’。”
图为郝红红返校当老师回报学校。 张林虎 摄新世纪中学的“捐资助学”在整个乌兰察布地区仅仅是一个缩影。乌兰察布市教育局提供信息显示,在过去的三年中,该市在教育扶贫方面累计投入2亿元,对当地贫困学生进行真正意义上的扶贫。
乌兰察布市教育局局长李琮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从2014年开始,乌兰察布市教育局对全市所有贫困学生开始进行了从学前教育到大学阶段的系列扶贫政策,得到了很好的效果。
“一些贫困生家长此前或多或少都在犹豫是否继续供孩子读书,但经过对贫困生的各项补助后,这些家长们都坚定了信心。”李琮认为,教育扶贫让整个地区的精神风貌发生了变化。
“除了对贫困学生给予资金支持,乌兰察布市还对教师队伍进行了重新梳理,涉及每月近5000元的收入,并以优厚条件从当地高校招聘本科毕业生充实到边远地区,真正意义上提高教学质量。”李琮对记者这样表示。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的颁发,为教育扶贫赋予了“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使命,其实现路径就是“让贫困家庭子女都能接受公平有质量的教育”。内蒙古农业大学博士生导师盖志毅认为,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乌兰察布市在教育扶贫中所进行的各种举措极为重要。
魏山虎称,教育扶贫不仅仅体现在物质层面,也应体现在精神层面,目前乌兰察布地区多所学校进行的“课堂教学改革”将从学生的多方面素质进行有计划有步骤的改变。
“让所有学生变得自信,敢于接受未来社会中的挑战。这样的‘扶贫’或许更有意义。”这是魏山虎教育理想的一部分。(完)
责编: